现代阅读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国际刊号:1673-8497
国内刊号:11-5566/G2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22288 人次
 
    本刊论文
从“快学习”到“慢学习”:尽享营养的学习盛宴

《舌尖上的中国》不仅打动了国人的胃,更打动了国人的心。让我们沉浸于美味的同时,更品尝到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故乡的味道、记忆的味道,并深切反映了人们对上天与食物的敬畏和对自己深爱的那片土地的眷念[1]。在速食主义盛行的今天,人们往往仅满足于口舌之欢,而不愿花时间细细体察中华美食背后隐藏的渊源文化及其融汇的淳朴人生观。效率至上,带给人们的是心态的日渐浮躁,这不仅反映在饮食之中,更体现在生活的点滴之处。网络的普及,使得人们足不出户即可查询资料,娱乐身心,在线交流,再长的连续剧也可以通宵达旦看完结局。人们不再愿意等待,没有精力、更没有心境,就连相亲征婚也搬上了速配的舞台,而学生的学习也没能例外。学生、家长和学校都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考试的分数、升学率和名校,而不愿在求知育人的旅途中多驻足流连,摸索探寻。我们都直奔着那些所谓的终极目标而去,却忽视了征途本身的意义,而最终得到的可能只是暂时充饥的鱼,而非能相伴终生的渔,更可悲的是那可能还是一条腐烂变质的死鱼。因而,我们亟待挣脱“速食主义”的束缚,投入“慢食运动”的怀抱之中,让功利主义的“快学习”转变为悠然自得的“慢学习”,使学习真正成为人类的天性,生命趣味盎然的源泉[2]。

  一、 “速食主义”与“快学习”的盛行
  “速食”是“现代病”, 现代人善于追赶,以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创造更多的价值。而越来越多的快餐、速食正迎合了我们快节奏的生活,主宰着我们的肠胃。在我们追逐时间的脚步中,享受美食成了现代人的一种奢侈,生活原本美好的滋味也渐渐被疏离淡化[3] 。“速食主义”的风潮也引发了文化的速食主义,使得一代又一代儿童正接受着“快学习”。“快学习”使得儿童如同长期进食“杯装方便面”,即便能够暂时消解饥饿感,但由于营养缺乏,久而久之,就会处于饱腹状态以致饿死[4]。我们必须尽快揭开“快学习”的虚伪面纱,呈现其真实的内在,才能避免陷入深受其害而不自知的尴尬境地。“快学习”真正带给我们的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浅表无意义的学习
  “快学习”极度功利化的倾向,滋生了巨大的虚无主义,学习的意义究竟何在的困惑,学习什么都无济于事的担忧,使得很多学生对于学习采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态度[5]。紧紧围绕升学考试,考什么就学什么,学习的内容零散混乱、难以构建知识体系,学习的过程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因而习得的知识常常是考完就忘。与此同时,只关注智育的学习,无暇顾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及行为习惯的养成,使得学习难以成为一种个性化的过程。这种学习不是作为建构客观世界之活动的学习,而是停留于现成知识的习得与巩固,获得的是切断语脉、意义中立、文体非人称化的知识[4]。
  2.单一割裂的学习
  “快学习”将知识分割为预设的学科和分年的教材,使得学校系统不是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灵活性,而是受到强制性、注重微观管理的课程统一性的困扰;使得学校和教师肩负的不是全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是被挤进考试分数、成绩目标和考核排名等狭隘视域的死胡同[5]。因而,“快学习”的结果只能是德雷克以斯贝迪的“山脉示意图”为基础构建的学习结果三角形的最底层――“认知”层面的学习,是应用学习科目可以达到的结果。而中间的“行动”层面,学科间或跨学科方面的结果,如批判性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技能运用能力,以及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能力;以及顶端的“存在”层面,培养宽容之心、抱着关心和负责的态度,都鲜有涉及[6]。而那些才是真正学习的要义所在。通过学习,我们要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获得创造未来的能量,以重新认识人之所以为人的核心价值,进而重构人与世界的和谐共生关系[2]。
  3.机械授受的学习
  倡导“快学习”就如同哈格里夫斯笔下的“绩效培训教义派”以结果为驱动,采用成绩快速获得法,传递知识、强迫接受、提倡毫无反思性的严格技术性训练。这种方法上的顽固无弹性、道德上与教育本真的偏离,使得实施初期的成功最终只能沦为短暂的、肤浅的顺从[5]。机械授受的学习可以成功让学生开始学习,但初现的动力和成功却难以持续,因为这种学习无法将学生培养成为独立的学习者,使其自主把控学习的进程,应对新的学习情境,如此牺牲的不仅是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权,更会引发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学生的厌学情绪[7]。简单、机械的教学方法,呆板、枯燥的学习过程,把本应通过师生对话,开放交流的动态化知识生成、发展的过程变成了单向、封闭、静态化的知识授受过程,而传授的也只是一些均质化、剥离了情感与思想,丧失了完整性与独创性的知识。正如同色、香、味都差强人意的“速食”,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只得狼吞虎咽、草草了事。
  4.竞争排他的学习
  对速度的过度追寻,常常使人产生巨大的空虚感和麻木感。对迅速成功的渴求,常常让人付出健康、真情乃至生命的巨大代价,却往往“欲速则不达”,久而久之,则只能终日惶惶不得安宁。“快学习”抛却了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割裂了社会价值的引领与个体自主建构的统一过程,渲染了竞争排他的社会氛围,造成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消极关系,导致的是彼此的对立性互动,竞争的结果造就的只有胜利者和失败者。如此,学生真正关心的不是自身的进步,而是致力于超过他的同学,学习知识不是出于对知识的渴求,而是为了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为能置身优势的社会阶层奠定基础;教师关心的不是学生的真正成长,而是进行纯粹竞争性的课堂教学,把学生学业的成就当作自己超越同事从而获得晋升的砝码;学校领导者关注的不是营造适合学生健康发展的学校环境,而是把办学目的定位于在同类学校中如何脱颖而出,争夺优质生源和稀缺的教育资源以保自己的政绩;家长们关注的不是孩子真正的兴趣与天赋之所在,而是把对孩子的培养作为自身竞争力的延续,视作自己人生成就的一部分来相互展示。
  二、 “慢食运动”与“慢学习”的复归
  正当一些人开足马力加速生活的同时,一场反对急速生活与快餐,呼吁回归传统饮食,重视在安静和舒适的环境里进食,用缓和的步调来培植、烹饪与享用食物的“慢食运动”已蔚然成风,一场餐桌上的革命正重新唤起我们思考自己的健康,关注心灵、传统和环境,从而更加珍爱生活[3]。而当我们已意识到“快学习”的潜在威胁,我们也必须行动起来,掀起一场学习的革命,倡导一种真正生态的、包容的与可持续的“慢学习”。“慢学习”绝非慢吞吞的学习,亦如“慢食”也不只是慢慢地品尝。“慢食”体现的是对食材的尊重,也是对“食”之过程的一种玩味与交流,更是对生活的一种珍惜与欣赏。而“慢学习”也意在如此,“慢”是对知识的敬畏,是对“学”之过程的反思与实践,更是对自己生活的把握和品味。人与食材的完美结合才能触动味蕾,而人与知识的密切互动才能激荡智慧。如果说“慢食”带给我们的是美食佳肴、精致菜单、醉人音乐、周到礼仪、高雅氛围、愉悦面谈的完美融合[3],那么“慢学习”带给我们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验。   1.深度有意义的学习
  “慢学习”是批判、渗透且经过深思熟虑的学习过程。它融合着学习者的情感,并联结着每个人的生活[8]。它使得学习不仅仅是为生活做准备,更成为生命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单单满足于认知,更关注理解与交流;它不仅仅关注儿童的学习,也与成人的学习紧密相连;它不只是调动人的智力资本,更强调精神、情感的全人参与以及社会资本的鼎力支持[8]。如果说“浅表性的学习”只是信息的传递,那么“深度的学习”才是智慧的培育,才能真正激发起学习者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9]。而意义的获得正建基于学习者对以往学习经历的体认,并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构建知识的内在心理表征,实现新旧知识间实质的、非人为的联系,并融入个人的理解与特殊的价值。正是这种通过情境性的学习使得学习者更看重问题背后的原理而非仅仅是正确的答案,这比学生经由浅表无意义的学习更能获得对问题真正的理解[6]。
  2.多元融合的学习
  “慢学习”适应了新世纪赋予教育的多种使命及可能存在的多种教育形式,它意在用知识武装学习者,使得他们能够获得终生学习的能力,不断扩展知识、发展技能、转变态度,以直面急速变革、错综复杂的一体化世界的种种挑战。因而,“慢学习”呈现给我们的是多元融合的知识体系,它既要求学习者“学会认知”,获得广博的普通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注重培养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以便为持续性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它也要求学习者要“学会做事”,培养能够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以便主动而创造性地应对多种环境和情形;它更强调学习者要“学会生存”、“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赋予人们以思考、判断的自由,情感与想象的空间,塑造人们高尚的道德品性、强烈的个人责任感、正直的伦理判断力。基于此,我们才能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才能学会与他人互动交流,减少争端,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也才能真正学会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世界。与此同时,“慢学习”更突显“学会可持续生活”的重要性,学会尊重并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才能营造持续的、生态的、公正的世界,也才能使每个人有机会从教育中受益,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行动真正融入我们的生活[8]。
  3.自主对话的学习
  “慢学习”亦如“慢食”讲求的是一种心境,彰显的是“食”之过程中一种融入式的精彩。因而,“慢食”不是独创与独享,它更看重的是对待饮食的从容自如,以及在饮食之中渗透的人与人之间的温情[10] 。“慢学习”则复归了学习的本质,让学习者在从已知到未知的探寻之旅中,能惬意地同新的世界对话,同新的他人对话,同新的自身对话,而非做一个匆匆过客,走马观花[4] 。“慢食”的美妙在于慢下来,让感情真正进入心灵,摆脱因为太快引发的身不由己与来不及思考的“陀螺”状态。而“慢学习”则鼓励我们摒弃缺乏人性的标准化考评,把学生和教师从毫无差异的教育产品和为达到标准的教学机器之异化中拯救过来,充分考虑学生具有的独特知觉、意义和洞察力,关注学生创造性学习潜能的挖掘,还教师以自主性专业发展的空间。使得学习在自主对话的轻松意境中,阐明争论和思想,传递尊重和信任,构建关怀与友善的情谊。用一种欣赏的、充满变革性的语言去唤起和维持充满想象和希望的教育活动[11]。
  4.合作关怀的学习
  “慢学习”是互惠学习的过程,是基于善意交换的赠予关系。在彼此尊重差异共同生存的社会中,唯有合作式的学习,才能促成相互学习的关系,毫无保留地提供自己的见解,并谦逊地听取他人的见解[4]。而唯有营造积极关怀的学习氛围,使得学习者置身于安全并有挑战性的教育生活之中才不会感到威胁,才能形成积极互依的关系,才能挖掘和拓展个人的认知,将情感、思想和内心活动向他人敞开,赢得相互间的信任,稳固情感的相连。唯有视彼此为伙伴和家人,多进行深度对话和反思,创造性地探讨复杂而重要的议题,集体的智慧才能得以生成,成员间的相互悦纳与支持、“沉浮与共”的普遍情感才能得以构建。“慢学习”本身即融合着一种平和的生活态度,“慢”不是一种单纯的速度要求,更讲求一种轻松和谐的意境,唯有摆脱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快”的方式并拥有了真正的平衡点,才能够亲近自然和他人,找寻生命的真谛,那才是带我们通往幸福的最有用的知识。
  三、 “慢学习”的烹调艺术
  1.创建“慢学校”实施“慢领导”
  享受“慢食”需要营造一种曼妙的氛围,体察“慢学习”也离不开充满意境与想象的空间,“慢学校”即是其唯美的归宿。“慢学校”以关注文化传统、道德选择、人生哲学以及共同体成员和谐共生为核心追求,提倡延缓学生接受正式学习的年龄,反对填鸭式的教学与机械性的识记,呼吁减少考试测验,增强课程的灵活性,使学生轻松地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学会思考与理解[12]。鲁道夫・斯坦纳依据其自创的人智学理论创建的华德福学校即是“慢学校”的典型代表,并已在全世界广泛分布。这是一种以人为本,以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用健康、平衡的方式,追求孩子在意志、情感和精神层面的全方位发展的学校。学校基于儿童内在发展的规律,按照七年发展阶段论,把单一的智性知识学习转变为分阶段、多元化的综合素养性学习,使教育真正成为一门艺术,并使学生的潜能得以释放,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得以形成[13]。而“慢学校”的运营离不开“慢领导”,“慢领导”是可持续性的领导,它将学习置于首位,专注于为所有人精心筹备营养的、持续的、均衡的学习盛宴。它有效地平衡着学校的短期目标与长期发展,着力使所有学生都能努力学习,不仅使成绩间的差距大大缩小,更使得学习能力得以全面提升。它为全体成员的深广学习、专业发展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关注顺畅的交流与温情的合作,努力营造持续发展的校园文化[8]。
  2.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慢学习”是精致的学习盛宴,而非微波炉中的速成品,它以食客至上,注重提供大量个性化的服务和产品,悉心体察食客的口味与需求,全方位地展示美食烹饪的全程,为食客获得独立烹调的技艺提供周全的指导。因而,“慢学习”始终将“学习者置于中心”,基于“每一位学生都与众不同”的理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给每一个孩子营造一个可以发展到自己极致的机会,鼓励孩子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能更多地参与决定:自己想学什么以及怎样学习[14]。 “个性化学习”始终对所有的孩子保有较高的期待,并为他们精心挑选了丰富的食材,以满足学生身心发展各个阶段及不同个体间差异的需要。“个性化学习”把美食出炉前的孕育过程作为一种美的享受,因而极为强调教学的专业性与艺术性的融合。“个性化学习”凸显对美食咀嚼与品位的意义,关注对美食鉴赏能力的培育,于是个性化、动态化、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成为进一步提升美味之不可或缺的部分。可见,“个性化学习”是促进学习的评估、自我导向的学习、有效的教与学、“新”技术的贡献、定制课程的供给以及促进个性化学习的学校与系统的完美统一体[14] 。“个性化学习”旨在发展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获得使学习能够从课堂延伸至校外并相伴终生的能力。   3.推进全体成员的“持续性专业发展”
  精美的盛宴不是一个人的杰作,而是全体成员共同心血的成果。同样的,在一所学校中“慢学习”的实施不能只靠一两位教师的引领,而需要整个学校共同体成员的协同努力。因而,要尽快改变“一体通用”的标准化模式对于教师专业生活的限制,自主性的侵犯,创造力与灵活性的压抑以及专业判断力的剥夺[5]。高质量地推进全体教职员的专业发展,并相信富兰所指出的“只要学校有改进的需要,专业人员就永远有发展的需求”。如果我们期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必须重视教师的学习并舍得对此进行投资[6]。这种专业发展不应是强迫状态下的专业发展,而应是教职员自己感兴趣的、受自身学习经验驱使的主动的专业发展。只有主动的专业发展体验,才有可能将这种积极的学习和发展经验传递给自己的学生,进而推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15]。这种专业发展绝不仅仅是“一次性的在职发展会议”,而应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进程,引领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将教师在职训练、教职员发展和学校经营发展都容纳进去,其终端是帮助教职员为其退休生活做好准备”[6]。进而使得整个学校成为一个专业学习共同体,成为一种面向全体的、充满生机的、持久的学习场所[16]。
  4.构建“慢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慢学习”的革命必将是一场系统而持久的变革,这场发端于学校的变革要想维系并深入推进,必然需要更多人力与物力资源的支撑,而知识社会最宝贵和稀缺的正是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因而,我们必须努力将“慢学习”的理念和实践带入整个社会之中以形成真正的共识。没有一个组织是自给自足的,所有组织的存在都依赖于与其所处的更大体系的关系[17]。学校也不是一个孤岛,它需要所有利益相关者都理解教育的目标并协调一致地参与到学校的活动中来。所以,学校应当与家长、社区、其他的教育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系统构建有力的伙伴关系,使他们真正成为“慢学习”的支持者和批判反思的实践者。学生的父母应当成为学校真正的伙伴,因为他们是支持其孩子“慢学习”的不可或缺的财富;社区和其他教育组织的参与将为“慢学习”的切实推广带来时间、精力与资源的保障;而整个社会的融入才能使得“慢学习”既质量上乘,又生产清洁、无害于自然,并使得所有参与者都获得公平的对待、担负起应有的责任[18]。
  参考文献
  [1] 中央电视台记录频道.舌尖上的中国.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
  [2] [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3] 慢食主义[EB/OL]. http://www.hotels263.com/magazine/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409.
  [4] [日]佐藤学.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5] [美]安迪・哈格里夫斯.知识社会中的教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 [英]路易丝・斯托尔,[加拿大]迪安・芬克.未来的学校变革的目标与路径.柳国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7] [加]迈克尔・富兰,彼得・希尔,卡梅尔・克瑞沃拉. 突破.孙静萍,刘继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8] Andy Hargreaves and Dean Fink. Sustainable Leadership.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2006.
  [9] Brent Davies.Sustainable Leadership, in Brent Davies (eds), Developing Sustainable Leadership,London: Paul Chapman Educational Publishing,2007.
  [10] 乔天碧.慢食主义.今日中国,2001(2).
  [11] John M. Novak. Invitational leadership and the Pursuit of Educational Living, in Brent Davies and John West-Burnham (eds), Handbook of Educational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London: Pearson, 2003.
  [12] Maurice Holt.Slowing Down Our Fast-Food Schools.Education Digest,Feb2003,Vol.68,pp.4-12.
  [13] 华德福教育[E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1138864.htm.
  [14] [美]大卫・霍普金斯.让每一所学校成为杰出的学校:实现系统领导的潜力.鲍道宏,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5] [英]彼得・厄雷,萨拉・巴布.领导和管理持续性专业发展:发展中的人,发展中的学校.王晓华,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16] [美]简・贝姆普斯・胡弗曼,克瑞斯汀・凯弗・海普.学习型学校的文化重构.贺凤美,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17] [美]W・理查德・斯格特.组织理论:理性的、自然的及开放的系统(第四版).黄洋,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18] 慢食运动[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95654.htm.(责任编辑 关燕云)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现代阅读》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现代阅读》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