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阅读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国际刊号:1673-8497
国内刊号:11-5566/G2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22339 人次
 
    本刊论文
让习作充满生命的律动

在习作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孩子拿起笔,不知道写什么,一谈到要写作文,唉声叹气。如果晚上有写作文的作业,更是痛苦得不得了。真应了那句“作文难”、“难作文”、“文难作”!这三个字无论怎样排列组合,都戏剧性地反映了一个道理――“难”。学生觉得作文难写,教师也觉得作文难教。为什么作文会这么难呢?

  《新课标》的修订稿中提出习作教学应“找准学生缺什么”。从广义而言,学生的认知发展,缺少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是的,学生并不缺少习作的素材,只是缺少了发现的眼睛。
  反思我们的习作教学,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总是在为考试而教、为检查而教,大多数学生是为考试而写、为检查而写。写作活动是被动的,是根本体会不到习作的需求、习作快乐的。对他们而言,习作是一件痛苦的事,甚至是一件令人恐惧的事。
  如何走出习作教学的困境呢?我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让习作教学从课本中走进生活。
  一、拓展生活空间,为习作积累丰富的素材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学生作文是否有创意,取决于他们知识面的宽窄,生活经历是否丰富。因此,我认为拓展作文素质的积累空间是决定学生习作水平的关键。
  1. 让学生走进生活。叶圣陶在《作文论》中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这句话深刻地指出了生活积累对于写作是多么的重要。为了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我们平时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留心观察、积累生活素材的习惯。这样,学生作文时就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我的做法是:从一年级开始,让学生写一句话日记,把标点符号的知识,用词的方法,如何寻找素材等写作知识放在每天的一句话里,既降低了要求,又掌握了写作方法,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材料。接着从一句话到几句话,到一段话,最后变成日记,学生的习作能力提高了,习惯养成了,习作也就不难了。
  2. 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大自然中有许多可写的东西,但如果不留心观察,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许多值得写的内容就会擦肩而过。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让他们置身于大自然中去玩赏,在玩赏中观察,从中获得感性真知,这样他们往往会写出你意想不到的东西。
  吉林的冬天,白雪皑皑,雪中的游戏是北方孩子们的专利。每到下雪天,我总愿意让学生尽情地和雪亲近。有时间的时候就和他们一起打雪仗、堆雪人。所以学生以雪为素材写出了许多好文章。如《2011年的第一场雪》:
  “2002年的第一场雪……”大家都听过刀郎的这首歌,人家说2002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的时候来得更晚一些,而我说的是2011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的时候来得更早一些,因为今年10月就下雪了,还不早吗?
  “记得下雪的那天是周五,当我睁开朦胧的睡眼,向外面看时,把我吓呆了!只见外面白茫茫一片,像天使在天上撒面粉一样,房顶上,屋檐上,马路上全是白色,这下可把我乐坏了!因为我每天都期盼着下雪,结果就真来了,好像是老天爷给我一个惊喜一样。
  “上学时,我忘了戴手套,害得我都没怎么玩打雪仗。不过,我还是很快乐,因为那时我和卢思萌、徐延励、张旭玩打雪仗,我和卢思萌是一伙的,也许是玩的时候认错了人,她打了我一下,我就对卢思萌说:‘卢思萌,咱俩一伙的!’就在我说话时,孙老师也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了我的后面,‘给’了我一个雪球,边笑边说:‘谁和你一伙的!’我愣了一下,也笑了,说:‘孙老师,你等着,看我以后不收拾你的!’
  “下雪可真好,我爱你,洁白的雪!”
  3. 让学生走进书籍。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学生通过阅读适合他们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近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学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阅读的内容和范围越广泛,他们的视野越宽,知识面越广,思维的角度越宽,积累的作文素材也越多。这样,作文时学生的表达也就越丰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地充电,学生的作文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每个年龄段,我会引导学生读不同的书。一、二年级读《童话故事》《伊索寓言》……三、四年级读《爱的教育》、《西游记》……五、六年级读《昆虫记》、《鲁滨逊漂流记》……记得在学生升入六年级时,我推荐给学生一本刘庸的《萤窗小语》,这是刘庸先生在他24岁时出版的一本随笔,书中文章都很简短,都是他从身边的点滴事物上得到的启示。我想六年级的孩子正处于人生观形成阶段,这部书一定会给予他们一些思考,而这本书短小精悍的特点也迎合了孩子们没耐性的性格特点。一位学生读过这本书之后,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昨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在一起看电视,我要爸爸搂着我,可爸爸却说:‘你依赖性太强,什么事都依赖别人,我每次说你,你都不听,这次必须听我的了!’爸爸这句话使我想起《萤窗小语》中的一篇文章《我们靠自己》中的一句话:‘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我从小到大靠自己完成的事是少之又少,以至于妈妈常说:‘以后上大学,背着爷爷,带着妈妈?’如果不极早改掉依赖别人这个坏毛病,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我一定要改。”
  可见,这位同学把书读到心里去了。
  二、捕捉生活灵感,让习作展现童真童趣
  生活是灵动的,每天都有意外发生:有人突然流鼻血;有人把鞋子掉在凳子底下拿不出来;有人发现买错了本子而急得大叫;有人把甲虫装进口袋,带进教室……每天发生的这些意外,只要你善于发现,善于捕捉,善于引导都会成为一篇好习作。
  记得五年级时的一个中午,我派一个外班的同学到我班,取走了我的手提包,在教室的二十多名学生竟然无人问津。于是我借题发挥,和学生们开了个玩笑,说我的包丢了,里面有五百元钱,还有手机、钥匙等很多重要的东西,结果学生们都吓坏了,全当起了福尔摩斯,写寻物启示,还到外班去门口去调查,四处寻找“偷”包的人,折腾了一中午。最后当他们知道,这是我和他们开的一个玩笑的时候,气得又拍桌子,又跺脚。单看下面的题目就能感受到当时学生的心情了:《一次愚人节》、《小玩笑,大事情》、《窃包记》、《轰轰烈烈的玩笑》、《钱包奇案――500元之迷》、《哭笑一瞬间》。
  在指导习作的过程中,我们要让习作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抓拄契机,丰富积累,活化教材,真正达到“我要写”的境界。只有老师是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才会让习作教学从课本走进生活。这样习作练习才能有可能使学生的内部语言得以生成,表达能力得以提高,学生的习作才有生命的律动。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现代阅读》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现代阅读》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