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阅读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国际刊号:1673-8497
国内刊号:11-5566/G2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22093 人次
 
    本刊论文
古诗词教学的“魂”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古诗词可以说是这灿烂文化夜空中最耀眼的一颗明星,它蕴藏着先人的智慧和理想,传承着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所以,在小学语文中,古诗词教学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那么,如何优化小学古诗教学,让古诗词发挥其最大效能?在此,我想谈一下对于古诗教学的一点拙见。

  一、诗,如何读?
  诗词教学,读是它的主旋律。但是这种读绝不是单一、反复的读,它应该是盘旋环绕、回复上升的读;应该是有层次、有目标的读。那么,怎样细化读,让读成为诗歌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让读使诗词在课堂中化静为动,激活语言文字背后的隐性内涵呢?首先,教学中的读应该是层层递进的,从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到理解意思的读,再到想象画面、感受意境、体悟情感的读,最后到有感情地诵读。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回复上升的朗读过程。
  另外,每个环节的读,都应该目标明确,每一次读是为了什么,采取什么方式的读更有利于达成这样的目标,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以宋词《诉衷情》一课教学为例: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由练读,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练读,读准字音、把握停顿、读出节奏。通过指名读来检测学生朗读情况,并通过有效的评价等策略实现本环节读的目标。接着继续自由练读,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词的大概意思。然后,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启发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让陆游单枪匹马驰骋疆场的画面、晚年“僵卧孤村”只有尘暗的貂裘、凄冷的梦境陪伴的惨淡的画面和鬓发斑白的陆游远望天山老泪纵横的画面一一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引导学生走进诗歌的意境,在想象画面的同时,朗读相应的诗句,此时的读就已经不仅仅是对文字的准确朗读了,此时的读已经融入了学生对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的深刻体悟,对诗意的理解和对诗情的感悟都在这样的朗读中得到了升华。紧接着,引导学生从部分回归到整体,带着对词的深刻理解,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词,让诗词所蕴含的情感完整、饱满地喷涌出来。最后,进行背诵、积累,实现有感情地诵读。
  总之,要让每一次朗读都有目标、有提高、有不同,让整堂课中的读呈现一种环绕上升的态势。
  二、意,如何会?
  理解古诗词的大概意思是第二、三学段的重点目标之一。那么,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明诗意呢?
  首先,要了解作者及其背景。古诗词是“诗人生活在情绪的流波中的影子”。诗词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因此,我们欣赏诗词,须先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知其人,方能解其言”。所以,诗词教学中要重视“背景”的价值,了解古诗词丰富的“背景”资源。比如,与古诗词密切相关的创作故事;古诗词涉及的相关典故、传说;诗人的相关诗作;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诗人的身世,创作风格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近诗人,进而深刻地了解其诗作的内涵。举个例子,如果我们不了解宋朝抗元的那段历史,不了解文天祥起兵抗元、惶恐滩兵败、五岭坡被俘等人生经历,怎么可能真正地理解《过零丁洋》这首诗的意思以及作者悲愤的心情和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呢?如果我们不了解宋朝腐败不振、屡遭金国进犯的历史背景,不了解陆游一生屡被罢黜、二十余年被迫退隐家乡山阴的人生经历,也就不可能真正理解陆游壮志难酬的那份愤慨和那份终生不渝的爱国情怀。所以,要培养学生在学习古诗词之前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人背景和写作背景的习惯。
  其次,要交给学生理解古诗词大意的具体方法。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使学生学会学习,应该是我们的责任。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我们要给予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得多了,自然就理解了。除此之外,还可以参考书下的注释;查阅工具书;联系诗歌的“上下文”理解个别字词的意思等。通过以上各种方式的自学和老师的引导,读懂古诗词的大意并不是难题。但是大家一定要注意,一首诗、一首词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表达的是一个完整的意思,所以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千万不要采用逐字逐词的理解,然后再连词成句、连句成篇的“庖丁解牛”式的理解方法,这样不仅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影响对整体的把握。
  三、境,如何创?
  中国诗词的丰富意象决定了它深沉的内涵和表达的含蓄。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如何把诗词的浑厚内在传达出来,让学生与它同呼吸、共命运?这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情景的创设。那么,如何才能创设合理有效的情境呢?
  首先,可以通过一些直观的手段展示古诗的意境。例如,让学生依据诗意作画;由教师进行深情的范读,并配合古典名曲来激发情感,营造气氛;欣赏现代作曲家演绎的古诗词乐曲及诗朗诵来激发情趣;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现与诗词亲和的画面;运用诗意的语言进行描绘、陈述,帮助学生体会古诗词中的诗情画意。
  其次,还要注意启发学生想象。读诗中想画,画中赏诗,凭借丰富的想象,让诗中画面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创造出生动感人的艺术画面。诗重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让学生的想象与文本、与生活链接,勾画出更丰富的形象。比如,在《诉衷情》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把深厚、凝重的词意,想象成为生动、丰富的画面,通过三幅画面展现陆游的形象,并由此走进陆游的内心世界,感受其“北定中原”的强烈愿望和壮志难酬的无限愤慨。化言为画,化虚为实,使学生在想象画面的过程中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然后,通过对画面的生动描述深情朗读,走进这首词,从画面中理解诗意,入境悟情。
  四、情,如何悟?
  “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古诗词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跨越历史的门槛,与诗人作心与心的交流。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体悟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呢?
  首先,知人论世是悟情的基础。诗必有感而发。优秀的诗作都是诗人感情被现实生活激发点燃后抒写的。杜甫爱国忧民,所以写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惧欢颜”;王维追求隐逸,所以才有了“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那份宁静;陆游一心报国,所以才会发出“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慨叹。我们循着这些印迹,就能更加清楚地了解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
  其次,朗读是悟情的重要手段。朗读是体会诗歌情感的基础,也是体会情感的手段,没有充分的读、多种形式的读、多个层次的读,就不可能有对诗词情感的深刻体悟。古诗词教学应特别强调:以读带情,以读悟情。
  再次,品味语言是悟情的关键。古诗词情感的体悟,必须立足于语言感悟的逐步深化。随着对语言的感悟,学生对诗词情感的共鸣也不断升华内化。古诗词教学中,我们要处理好语言的理解品味和情感的体验熏陶的关系。引导学生依托文本,反复品味语言,在品味中,投入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比如,《诉衷情》中对“断、暗”等字的品味就是为了加深学生对陆游沉郁、悲苦心情的体会;对“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三个短句的品味,目的就是深化学生对陆游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的体悟。所以说,品味语言和体悟诗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最后,想象是悟情的有效策略。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的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喜诗人所喜,悲诗人所悲。所以,想象是入境悟情最有效的学习策略。
  古诗词充满了诗情画意,对于这种特殊的文体,教学的根本和灵魂就是诵读、会意、创境、悟情。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现代阅读》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现代阅读》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